但是,实践中发现“四风”问题花样不断翻新,并逐渐趋于隐蔽,比如收受电子红包、私车公养问题等,这实际是老问题穿上“隐身衣”,问题的本质没有变。 原标题:“昆明宣言”正式通过意味着什么 2021年10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 作为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议上强调,“昆明宣言”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各方的政治意愿,向国际社会发出各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行动的坚强决心和共识。 他强调,“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希望通过宣言为相关磋商进程提供政治推动力。 显然,“昆明宣言”的通过,将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和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 在10月13日傍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体现了各方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政治决心,对制定和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发挥引领作用,为后续的磋商和谈判规划方向,提供基础和政治指引。 “《爱知目标》(联合国制定的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无一完全实现意味着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而‘昆明宣言’则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奏响了序曲。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认为,“昆明宣言”是为各国在过去履约中存在问题开出的“一剂良药”。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用“凝聚共识、展望愿景、探索路径”这12个字概括了“昆明宣言”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就生物论生物,也不可能靠单一的措施、单一的行动、单一的国家、单一的组织实现。 ”他认为,宣言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尤其是强调利用综合、协调的手段来解决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 “‘昆明宣言’具有时效性、长期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尚未得到改善的大背景下,“昆明宣言”的通过十分及时,它为未来10年甚至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使每一步目标的实现都有科学性评估。 (记者张蕾光明网记者蔡琳)(责编:木胜玉、朱红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9月22日晚,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后,山东大学“沂蒙老战士后代讲党史”第四场报告会拉开帷幕。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手机看大片儿视频在线观看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vardentes.com/yx/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