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近段时间,每天天刚蒙蒙亮,那蕾村致富带头人、村办企业负责人廖树群就急匆匆地赶到油坊,与合伙人黄彩锋一面清点货物,一面忙着把一瓶瓶花生油打包装车。 “今天这车货是昨晚连夜赶榨出来的。 乐村淘那边订单大,我们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这已经是第四车货了。 ”装完货的廖树群看着远去的货车开心地说。 防城港市防城区大菉镇那蕾村紧靠十万山南麓,远离城区,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 村里山地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区位不显,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发展产业可是难上加难。 面对困难,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干部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面对。 他们通过认真分析村情,仔细研究当地特色产业和群众的种养习惯,发现村里山油茶树很多,只是没有人打理,每年都是群众自采自用并未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这里的群众有种植花生的习惯,每年都会在村边的坡地种上两造。 调查研究之后,就有了思路。 于是,发展山林经济的路子被确定下来。 2020年6月,一个投资办实业的想法迅速在村里形成共识——用扶贫资金投资创办榨油作坊。 这是那蕾村第一个企业,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为了确保这“零的突破”万无一失,工作队负责联系榨油设备的厂家,村“两委”干部负责落实榨油坊的建设。 “我们不知去参观了多少次设备厂,对比了多少种榨油设备,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这一整套的榨油设备以最优惠的价格引进到了那蕾村。 ”那蕾村支书、主任黄荣森说,随着油坊的落成,榨油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安装调试,赶在了当年山油茶榨季前实现了试产。 2020年11月8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阵阵醉人的油香,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油珠子顺着油管慢慢流进了储油罐,创造了一次调试,一次成功的记录。 油坊建好了,设备调试好了,但谁经营、谁管理,又成为了摆在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为没有榨油方面的经营管理经验,榨油坊一时竟成了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敢竞标承包。 关键时刻,有着多年闯荡市场经历的那蕾村致富带头人廖树群站了出来,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与那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承包协议,并承诺优先安排脱贫户参与油坊生产。 凭借着一股子韧劲,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摸索,廖树群经营的榨油坊渐入佳境,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产品还通过了相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和认证,获得了市场认可。 那蕾村的榨油坊从去年12月开榨以来,先后开榨18次,榨油万公斤,直接安排脱贫户务工48人次,不仅成为该村的第一个村办实体经济体,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解决了脱贫户就业的问题。 “今年我们将加大与村合作社、乐村淘的合作,通过‘合作社+榨油坊+农户+电商’的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种植花生和山油茶树中来,一起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这是廖树群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还了解到,为支持油坊扩大发展,村里决定腾出代工车间给榨油坊作为油品的装配车间,并赶在山油茶榨季到来之前完成增容扩产的改造,以确保今年的山油茶榨季实现增产、提质双目标。 (苏靖)(责编:庞冠华、周雨乐)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以办实事结果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手机看大片儿视频在线观看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vardentes.com/bg/42.html |